大豆苷元通过调控CD4+ T细胞亚群平衡改善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
康陈萍;张浩然;李亦佳;张琼;杨佳玮;魏雪涛;肖倩倩;目的 探究大豆苷元(D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32只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DA组、DSS模型组和DA干预组,以动物自由饮用含3%DSS水7 d造模,在造模同时经口灌胃DA溶液10 mg/kg·bw进行干预处理。测量各组小鼠体重、结肠长度,对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h1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及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蛋白表达; 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IFN-γ、IL-4和IL-10的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h1、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DA干预可明显改善动物体重减轻、结肠组织长度缩短、DAI评分增加,减轻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部分恢复DSS诱导的Th1细胞增加、Th2细胞降低;降低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基因及蛋白表达,促进IL-4和IL-10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结肠组织中T-bet蛋白表达,促进GATA-3蛋白表达。结论 DA可通过调节CD4+ T细胞亚群Th1和Th2细胞平衡改善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
N-甲基-N-亚硝基脲引起Tg.C57-ras转基因小鼠胸腺淋巴瘤免疫分型研究
马梦歌;敬海明;聂燕敏;郑珊;宁钧宇;目的 研究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Tg.C57-ras转基因小鼠模型杂交一代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产生的胸腺肿瘤的病理特点及免疫分型,初步探索构建淋巴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MNU以75 mg/kg·bw的剂量单次腹腔注射43只Tg.C57-ras转基因小鼠(雌性21只,雄性22只)及40只同窝野生型小鼠(雌雄各20只)。将26周试验结束时收集到的Tg.C57-ras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的胸腺肿瘤组织及其他主要脏器取材,制作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胸腺肿瘤表现出以下特征:胸腺正常结构被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形态单一,细胞核大而细胞质少,核质比高,星空现象和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3、PCNA及Td T呈现出阳性表达,CD20、CD10、PD1、CXCL13及Bcl6呈现出阴性表达。结论 MNU诱导Tg.C57-ras转基因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产生的胸腺肿瘤为T细胞来源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其组织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与人类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具有高度相似性,初步证实了C57-ras转基因小鼠适宜作为研究T-LBL肿瘤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对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生成性腺类固醇激素干扰效应的研究
施嘉琛;李红;丰一兴;李明;李明珠;贾谨泽;张晶;邵兵;目的 开展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icyclohexyl phthalate,DCHP)对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生成性腺类固醇激素干扰效应的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的方法检测染毒剂量0.01~100μmol/L的DCHP对KGN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DCHP无细胞毒性染毒剂量对KGN细胞生成雌二醇、睾酮和孕酮的改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种激素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DCHP可对KGN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但是无细胞毒性染毒组培养液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明显降低,而睾酮的浓度明显增加(雌二醇组F=4.46、孕酮组F=10.07、睾酮组F=5.09,P<0.05);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KGN细胞中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基因(star)(F=3.54,P<0.05)和芳香化酶P450基因(cyp19a1)(F=15.55,P<0.05)的表达量发生了明显下调,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hsd17b1)(F=8.12,P<0.05)的表达量发生了明显上调。结论 DCHP主要通过改变star和cyp19a1基因的表达量干扰了KGN生成性腺类固醇激素,可能会导致生殖问题,因此需要关注DCHP对人生殖健康的潜在危害。
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
马慧丽;张威;郭秀;高莉;张丽;刘宝峰;闫明;目的 研究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伴随毒代动力学特征,为毒理学解释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分别以100、500和2 000 mg/kg的日剂量,开展28 d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首次给药至给药结束的类叶升麻苷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于首、末次给药前和给药后5、15、30 min及1、2、3、5、10、24 h采集颈静脉血。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类叶升麻苷的浓度,应用DAS 3.3药动学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法拟合毒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大鼠口服不同剂量的类叶升麻苷后血浆中的暴露程度。结果 研究发现大鼠首次给予不同剂量的类叶升麻苷后,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91.15±20.01)、(361.54±79.14)和(4 538.04±2 080.70) ng/ml,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134.19±59.18)、(858.18±302.69)和(8 387.34±4 118.02) ng·h/ml;末次给药后的Cmax分别为(285.13±383.51)、(717.48±424.55)和(6892.14±6 089.35) ng/ml,AUC0-24分别为(180.08±191.54)、(822.59±255.21)和(7 576.29±5 625.00) ng·h/ml。首次给药不同剂量组的t1/2、Tmax略高于末次给药,Cmax略低于末次给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末次的雌、雄各剂量卫星组体内暴露量(AUC0-24、C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8 d的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呈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无明显蓄积趋势和性别差异。
一种广谱性病毒抑制剂的毒性研究
王可慧;秦日辉;徐雅晴;李琳昊;李显煌;都星月;周人辉;邹大阳;刘威;目的 对一种广谱性病毒抑制剂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临床应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亚急性毒性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广谱性病毒抑制剂的生物安全性。结果 经过急性经口给药的受试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且雌雄小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大于5.0 g/kg·bw;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中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的各剂量组对小鼠骨髓微核率无明显影响,且PCE/NCE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无细胞毒性;亚急性毒性试验对大鼠的血液学及血生化指标、主要器官组织均无毒性损害作用。结论 在本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广谱性病毒抑制剂急性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级,无遗传毒性。
miR-26a-5p靶向KPNA2在高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左菲;宋晓燕;张蕾;目的 探讨miR-26a-5p与KPNA2在高氧(Hyperoxia)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氧处理新生小鼠或肺泡上皮细胞MLE-12,用以模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形态并测量辐射状肺泡计数(RAC)、肺泡平均线性截距(MLI)和平均肺泡直径(MAD),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通过细胞转染使MLE-12细胞中miR-26a-5p与KPNA2过表达。将MLE-12细胞分为对照组、高氧组、高氧+mimic NC组、高氧+miR-26a-5p mimic组、高氧+miR-26a-5p mimic+pc DNA组和高氧+miR-26a-5p mimic+pc DNA-KPNA2组。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6a-5p与KPNA2的靶向关系,MTT检测细胞存活率,qRT-PCR检测miR-26a-5p与KPNA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KPNA2、Cyclin D1、PCNA、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高氧处理后,小鼠RAC明显降低,凋亡指数、MLI和MAD明显增加(P<0.05)。高氧处理的小鼠肺组织和MLE-12细胞中miR-26a-5p水平明显降低,KPNA2水平明显增加。miR-26a-5p靶向抑制KPNA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高氧组MLE-12细胞存活率、线粒体膜电位、Cyclin D1、PCNA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高氧+mimic NC组比较,高氧+miR-26a-5p mimic组MLE-12细胞存活率、线粒体膜电位、Cyclin D1、PCNA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氧+miR-26a-5p mimic+pc DNA组比较,高氧+miR-26a-5p mimic+pc DNA-KPNA2组MLE-12细胞存活率,线粒体膜电位,Cyclin D1、PCNA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各组之间的凋亡率比较(F=274.865,P<0.05)。结论 miR-26a-5p和KPNA2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中表达异常。miR-26a-5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KPNA2表达促进高氧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线粒体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66